吳均(469—520),字叔庠。南朝故鄣(安吉)縣人。家世貧寒,好學(xué),有俊才。沈約見其文,倍加稱賞。梁天監(jiān)初,柳惲任吳興郡太守,召均為郡主簿,常共賦詩詠唱。蕭偉為建安郡安郡王駐揚州(今南京)時,任均為王府記室,負(fù)責(zé)文翰書札。蕭偉遷督江州后,均被任為國侍郎、兼府城局。不久,又升任奉朝請。均私撰《齊春秋》,對齊梁間事不避忌諱,成稿30卷。梁武帝以“其書不實”為由,派人質(zhì)問,下令焚毀,并免其職。不久,又召見均,命其撰寫上起三皇,下迄南齊的《通史》。均撰成其中“本紀(jì)”、“世家”,還剩“列傳”未寫,于梁普通元年(520)病卒。
均善吟,有詩名,尤長于羽札小品,工于寫景。《梁書》本傳載:“均文體清拔有古氣,好事者或效之,謂為‘吳均體’。均著作頗多,除上述外,還有注《后漢書》90卷、《廟記》10卷、《十二州記》16卷、《錢唐先賢傳》5卷、《續(xù)文釋》5卷、《文集》20卷。原有集,惜不存世,明人輯有《吳朝請集》。另有志怪小說《續(xù)齊諧記》1卷傳世,魯迅《中國小說史略》稱:“其為小說,亦卓然可觀,唐宋文人多引為典據(jù),陽羨鵝籠之記,尤其奇詭者也”。
摘自:《安吉縣志》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