灰瓦與竹枝交織的屋頂層次分明,圓形庭院恰似“鑲嵌”在矩形主體建筑外側。竹模混凝土與圓竹結構的材質肌理,在陽光下盡顯自然質感……上周六,位于靈峰街道碧門村的窩窩會客廳正式啟用。這處由浙大城市學院建筑學子們設計改造的空間,成為該村又一處標志性建筑。
據了解,窩窩會客廳的前身是該村核心路口處閑置多年的舊車棚。村兩委希望通過引入創意力量激活這一閑置資源,打造兼具標識性與實用性的公共活動載體。
去年5月,第二屆“兩山杯”三創大賽在我縣舉辦,浙大城市學院學生團隊報名參賽并攜設計方案進駐碧門村。“最初我們僅聚焦建筑設計本身,在大賽引導和村兩委的期待中,才逐步領悟到鄉村建設的深層內涵。”團隊負責人項政維介紹,為使建筑與鄉村肌理深度融合,團隊與村兩委反復研討磋商,累計召開十余次專題會議,最終確定以碧門村“喔喔雞”特色品牌為文化內核,融入安吉本土竹文化的設計方案。
“鄉村建筑不僅要‘建得好’,更要‘用得活’,關鍵在于精準對接各方需求。”學生團隊在完成建筑改造的基礎上,進一步融入業態規劃與活動運營思路,創新構建“竹主題會客廳+咖啡廳+非遺設計工坊”的復合業態模式,實現公共空間的多元功能疊加。
步入會客廳內部,竹文化元素貫穿設計細節,功能布局兼顧不同群體需求:圓形庭院開闊通透,是村民日常休憩、游客駐足觀賞的公共互動區;矩形室內空間布局靈活,可承接會議研討、非遺展覽等各類活動;二樓屋頂打造的景觀打卡點,憑欄即可盡覽全村風貌,為傳統建筑注入潮流活力。
“項目實際完成效果遠超預期,前期試運營期間舉辦的幾場活動均獲良好反響。”碧門村黨總支書記、村委會主任顧立立表示,下一步,將以窩窩會客廳為核心載體,常態化開展各類文化傳播活動,依托這一平臺全方位推廣鄉村特色文化,持續提升碧門村的吸引力與影響力。
